为响应国家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7月22日,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蒲公英实践队在黄石市西塞山区源建里社区,创新构建“体验式 + 浸润式”的生态教育模式,精心打造特色课程体系。
实践行动篇的变废为宝手工展上,志愿者们带领学生探索废弃物的“新生”密码。从废旧瓶子改造成别致花瓶,到废纸摇身变为实用纸篓,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直观感受“循环利用”的智慧。通过拍摄制作过程视频,将环保理念以生动形式传递给更多人。
情境体验篇的角色扮演活动里,志愿者们创设森林火灾、海洋污染等真实生态危机场景,让孩子们分别化身消防员、环保专家、志愿者等角色。组织孩子们分组制定解决方案,帮助孩子们掌握基础生态保护技能,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。
转型实践篇的湖北长江保护专题中,志愿者们以“长江大保护”战略为切入点,结合黄石临江而居的地理特质,通过影像资料展示长江沿岸生态变迁,讲述本地在长江生态修复中的实践案例。随后组织的“我为长江献一策”讨论环节,孩子们结合所学所想,提出设立沿江观察站、制作保护宣传画等创意建议,将生态保护的视野从社区延伸至更广阔的自然天地。
此次实践活动以多样化教学融合生态知识与学生成长,借“学校教育—实践体验—社区辐射”机制,构建知识、情感、行动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生态,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新格局。